基本信息
作者:安东尼布朗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3年12月01日
开 本:12开
纸 张:铜版纸
印 次:1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9190358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杰作!
入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任何读者都会被它吸引和感染
内容简介
威利喜欢幻想,他幻想自己成为一个演员,一个画家,一个舞蹈家……他幻想变成猛兽或是英雄……威利的幻想世界就是一座美术馆,魔幻般的画作令人震惊。欢迎参观。
安东尼布朗(AnthonyBrowne)
艺术学校毕业后,他在偶然的机会下对医学插画产生兴趣,并在曼彻斯特的医院工作了两年。不知是否受医学插画经验影响,读者不难发现,安东尼布朗喜欢精细描绘,例如常被他拿来当主角的大猩猩,身上毛发几乎每一根都清晰可辨。在创作绘本前,安东尼布朗也曾设计过贺卡。1976年安东尼布朗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书《Through the Magic Mirror》。阅读安东尼的作品,时常会惊讶作家心思的缜密、幽默风趣的表现,而其书中所带给孩子们的希望与愉悦,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难能可贵的珍宝。安东尼布朗不仅有天份、有才能、有无可比拟的想象力,还将绘本带往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他以超现实的笔触创作出只有他才能呈现的绘本世界,吸引大小读者一读再读。
超现实派画家安东尼布朗已成为全球绘本的“票房保证”。其作品屡见于各项童书大奖,而且本本脍炙人口。安东尼布朗特有的超现实风格,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每个小地方都藏着意涵丰富的幽默趣味,每次阅读都有新发现。
无人不是梦想家
姬炤华(图画书作者、艺术推广人、漫画家)
“威利”是一只少年猩猩,是安东尼·布朗笔下一系列图画书中的主角,《幻想家威利》便是这一系列图画书中的一本。
我们的童年都曾有过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每个小孩的幻想都非常独特,它只属于我们自己,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秘密,它“活”在我们的记忆里,陪伴我们走完平凡或者传奇的一生,也许,它将随着我们生命的结束而离去,也许,在我们两鬓斑白时,会把它讲述给坐在膝上的孙儿,让它在他们的幻想里继续。可能,后一种选择是多数人的期望,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就有着这样一种便利:哪怕是自己没有儿女,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幻想分享给更多的孩子,使之成为人类共有的记忆。
安东尼·布朗就是这样一位和孩子们分享幻想的作家,“幻想家威利”何尝不是安东尼·布朗自己的影子呢?而这样一位“幻想家威利”,也正是千千万万个小男孩的影子。书中的种种幻想,让我这个年近四十的老男孩,回想起了只在我脑中存在过的,种种美妙的童年记忆,那一幕幕场景,似乎犹在眼前。比如,和威利一样,我幻想过自己能飞,能潜水,能变成超人……我还幻想过自己是歌唱家,是探险家,是巨人,是国王……对于不愿长大的我来说,有些幻想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呢!
这样一部幻想之旅,对于成年人来讲,都是非常亲切的,对于儿童,那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了。儿童需要在儿童文学中,找到自己的“代言人”——书中的故事和场景,最好与自己生活中真实的经历、经验,以及感受、情绪等等相似或有着某种联系——他们希望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儿童不会满足于重现自己的生活,他们希望书中那些和自己生活相似的一切都乱了套才好;自己书中的“影子”能够做到自己在现实中做不到、但又想做到的事才好;自己能没完没了地在书中看到新奇的故事才好——就像我们成年人渴望不断有惊奇的热闹可以围观,不断有新鲜的八卦可以窥探一样。有这样的童书可看,孩子们怎能不为之癫狂,不为之倾倒?
《幻想家威利》恰恰就是这样一本童书,里面藏着孩子们想看到的一切,尽管这一切在大人看来是有些艰深的,因为那些内容来自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和“弗洛伊德”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总是要受到潜意识的支配或制约,潜意识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内驱力,这“一切行为”自然包括人的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艺术。“超现实主义”相信他的说法,于是他们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的潜意识心理——或者说人的梦境。安东尼·布朗正是将“超现实主义”艺术融入了童书之中而天下闻名的。
这乍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超现实主义”艺术,“弗洛伊德”学说,这是多么深奥的东西啊!这似乎和儿童离得很远,孩子们能理解吗?事实上,孩子们不仅理解,而且喜欢。这是怎么回事呢?细细思量一下便可明了,“超现实主义”艺术表现的就是些梦境嘛!谁不做梦呢?做得离奇而又出彩的梦,讲出来谁不爱听?画出来谁又不爱看呢?更何况是天性酷爱幻想的孩童呢?
不过,此书还是让读者感觉到不同于一般童书的深度。为了增添阅读的趣味,作者在书中的每幅图画里都羼进了来自童话、电影或绘画艺术的“典故”。
比如,在“有时候,威利幻想着他是一个电影演员”这一页里,出现了《人猿泰山》、《科学怪人》、《金刚》、《绿野仙踪》、《吸血鬼》、《白雪公主》和卓别林等20世纪30年代老电影里的人物;在“或是一个歌唱家” 这一页里,则出现了50年代的著名歌星“猫王”;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小锡兵》和《爱丽丝梦游奇境》里面的人物。当然,所有这些人物都是以威利本人,或与威利同类的大猩猩的形象出现的。
作为一个插画家,尤其是相信“弗洛伊德”学说的“超现实主义”插画家,安东尼·布朗在书中“埋伏”下许多以表现幻想和潜意识出名的名画,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在“威利幻想着他是一个画家” 这页里,威利画室的墙上摆放的都是画家梵高的作品。梵高恐怕是历史上*名鼎鼎的画家之一了,他的出名既缘于他伟大的作品与执著追求艺术的精神,也与他不幸的命运,特别是他精神病患的身份不无关系,他是最强烈、最直接的表现幻想和潜意识的最早的画家之一。不过,在威利的幻想里,梵高的作品都是经过改造的,因为,那些都是“威利”的作品嘛,您可以拿梵高的原作和书中的作品一一对照,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变化。
在“或是一个探险家”这页里,威利出现在了法国画家亨利·卢梭的绘画里。卢梭的画质朴天真、漫溢着奇思妙想,他画了许多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丛林景色,这些画是他游览公园、植物园和动物园时获得的灵感,画中许多植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来自他的幻想。在书中“卢梭”的丛林里,“探险家”威利与“弗洛伊德”不期而遇,威利向这位打开人类精神世界大门的智者伸出了右手。与卢梭的原作对比,书中这片丛林也被改造过了,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里被改造了吗?
在“威利幻想着他跑不了了”这页里,威利又来到了“超现实主义”先驱基利柯的作品《街上的神秘和忧郁》里。在威利系列图画书中,有一位大块头叫“闹事大鼻头”,常常欺负矮小的威利,他也出现在了这一页,远远的向威利走来,威利想赶紧逃走,但脚下却突然生了根,想跑也跑不了。类似的情景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的梦里呢?《街上的神秘和忧郁》画的是傍晚的情景,而威利遭遇“闹事大鼻头”的情景却是在夜里,这显得更加“神秘和忧郁”了。
作为“超现实主义”图画书,“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达利和马格利特的作品怎能不出镜呢?本书封面上,威利坐在沙发里漂浮在半空中的画面,就脱胎于达利的作品《利加港的圣母》,安东尼·布朗或在借此向达利表达敬意,就像有些电影导演运用许多相同的桥段和手法来表达他们对李小龙的敬意一样。同样表达敬意的还有“他身陷诡异之地”这页,它脱胎于达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永恒的记忆》。当然,它们也都经安东尼·布朗改造过,成了威利的世界和威利的记忆。
除了达利,马格利特的作品必不可少。马格利特的名作《不能被复制》在安东尼·布朗的处女作《穿越魔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理解该书的重要线索,并且是全书的“书眼”,《穿越魔镜》是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的起点,这样的“书眼”怎能不露个面呢?于是“威利幻想着变成凶猛的怪兽”这页,《不能被复制》便再次被化用,并与《穿越魔镜》一书的内容紧密契合,算是一种特别的纪念吧(理解这页内容及了解安东尼·布朗图画书有趣的结构和创作特色,请参看我为《穿越魔镜》所写导读)。
为什么安东尼·布朗要将《穿越魔镜》一书的“书眼”安排到《幻想家威利》里面呢?这可绝非闲笔,因为本书的“书眼”也将化用马格利特的大作《清晰的思路》。
马格利特并不是要画真正的梦,而是把类似梦境的幻像逼真的表现出来。比如把一个逼真的物件放在一个逼真的环境里,但现实中那个环境是不可能出现那个物件的,借此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之而来的,还有神秘甚至诡异的诗意。像《清晰的思路》,大海和白云之间漂浮着一块大石头,这怎么可能是真实发生的呢?但马格利特把它画得逼真无比。他还画过许多相似的画,各种各样的大石头漂浮在各种各样的白云和大海之间,或者干脆一块硕大无朋的石头挤进狭小的房间里来,而房间的窗外则是一望无垠的大海和蓝天。
安东尼·布朗在《幻想家威利》一书的开篇,就把类似的一幅画挂在了威利身后的墙上,只是那大石头象初生的朝阳般埋在海平面之下,没有漂浮起来,到了全书的结尾,当一切幻想尘埃落定了之后,那块大石头像《清晰的思路》里的石头一样漂浮在海天之间,这时读者才会看到,那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威利的头像。当“大石头威利”冉冉升起时,开篇真真实实坐在沙发中的威利,也隐隐消失,幻化成画在沙发上的幻象了。这到底是真实的威利幻想出了画中的“大石头威利”,还是画中的“大石头威利”“幻想”出了真实的威利呢?马格利特作品的名字“清晰的思路”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暗示,马格利特曾郑重其事的劝告人们不要用简单的梦境来理解自己的画。您看,那些画面并非虚幻的梦境,它们可能含有世界最真实的一面,而我们生活其中的真实世界,其种种善恶优劣、荣辱得失,却往往都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这是一个类似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结尾,使得《幻想家威利》这本表现男孩幻想世界的书,不仅有“弗洛伊德”式的神秘,还蒙上了一层有趣的哲学面纱。
最后,对于书中那些“典故”,读者可以抱着轻松娱乐的态度去一一寻找;较难看懂的部分,本文已经提供给您按图索骥的线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书中深刻的涵义,和孩子阅读《庄子》一类哲理经典时遇到的情况相似,家长和老师不妨与孩子做一场关于真实与虚幻,哲思与现实的讨论,而不是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当然,“超现实主义”绘画当中还散布着各种奇特、矛盾、不合常理的有趣图像,这些是所有大人和孩子都能发现也不难看懂的,它们就留给读者朋友们自己去寻觅和探究吧。
书摘与插画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